|
原刊载于北大社会学系办《社会理论论坛》)
社会学理论的危机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有一些颇富远见的学者指出,社会学理论正在面临一场重大的危机(例如Luhmann 1995)。对“危机”这个词早已习以为常的当代学者,面对哈贝马斯、吉登斯 、亚历山大这些宏大理论(grand theory)的新尝试,面对整个社会理论界所谓“理论狂欢 化”的盛况,似乎无意严肃对待这种诊断。进入九十年代,社会理论界好象不再那么乐观了,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尽管有关社会理论的著作在数量上继续迅速增长,愈来愈多 的问题被纳入到社会理论的考察范围,从身体到旅游,从欲望、消费、城市到认同、历史、全球社会,几乎很难有什么问题可以逃过社会理论无所不在的目光,但这种“理论狂欢化” 的热潮似乎越来越象是一种“理论的通货膨胀”。在社会理论的学术市场中,不断有新的产 品摆上货架,对理论的需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兴旺程度,社会理论著作成为研究语言、文学 、艺术、历史乃至医学、法律的学者的必读文献。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理论的主要“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