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社会网研究及其基本概念
社会网研究是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在社会计量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社会网是一个关于社会结构的概念,而社会结构是社会学中很重要的概念和传统的研究课题。在过去的20年中,特别是在70年代,网络分析得到迅速发展,它不仅用大量的经验资料研究社会结构本身,而且还研究社会结构如何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
社会网分析最初是将社会结构定义为“在社会位置中社会关系的持续方式”,所关心的是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引起这种关系的原因以及导致的结果。到80年代末,网络分析已经充分关注到行动者即网络构成者的特征,并且开始研究社会结构与个人行为的相互影响。个人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亦即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将会限制个人或集体的行动。在这种行为方式中,行动者即网络构成者的态度和行为是由其社会背景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因此,简单地说,社会网研究是分析社会网的结构及其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模式。
社会网研究最早始于193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瑞诺(Moreno)运用社会计量学的方法对小群体进行的实验研究。60年代初是社会网研究的起步时期,到70年代社会网研究才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学专业领域。这方面的著名研究包括社会网对信息传播、发明推广的影响(Coleman 1966),社会网与社会资源的关系(Granovetter 1973),社会网的结构特征对个人观念形成、变化的影响(Burt1983)。今天,在美国社会学年会上有社会网的专题讨论会,而且从事应用研究的多伦多大学城市与社区研究中心研究员巴里·威尔曼(Barry Weu man),联络400多位国际社会网研究人员成立了国际社会网研究联系网,并出版刊物《联系》(Connection)。社会网研究研究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日益成熟。在初期,社会网研究主要用于小群体研究,后来渐渐扩展到社区研究。到1985年,社会网的题目被吸收进美国年度综合社会调查的问卷,从而为社会网研究者提供了使用全美范围资料的机会。现在社会网的研究方法已经被应用到许多社会学研究领域,如社会阶层的研究,社会流动的研究,城市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的研究以及他一些综合性学科,如精神健康学和老年学研究。
米切尔对社会网概念的定义可以说代表了众多学者的观点,即“某一群体中个人之间特定的联系关系,其整体的结构,可以称之为该群体中个人的社会行为。”这个定义说明了社会网是个人与他人之间互动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因此社会网首先是一个整体结构的概念,同时这一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不断变化的。
当然,社会网中的点即个体不一定仅限于个人,它也可以是组织、群体或是整个社会甚至是国家。社会网中连接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朋友、亲戚,也可以是交流渠道、商业交换或贸易往来,甚至是敌对关系。
所以,社会网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个整体结构,它并不是一张平面的网,而是立体交错的空间网络。这样社会网研究的基本概念就是社会网的结构、社会网的连接和社会网的功能。
二、社会网的结构
社会网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社会网的规模、密度和组合。
1.社会网的规模(network range)
社会网的规模简单地说是社会网的大小或范围。罗纳德·S·伯特认为,“网络的概念毫无疑问,也许就是其规模,规模是个人网络最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对于特定的个人、群体或是法人和公司,其网络包括所有与其直接联系的个人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因此,特定的个人与他人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他的网络规模。”社会网的规模包含了构成社会网的点和线,社会网是空间的网络结构,因而它的规模概念也是多维的。尽管如此,规模最基本的概念仍然是交往的数量,亦就是构成社会网成员人数的多少。
社会网规模的测量方法有四种。第一种方法是社会网构成者的总数。如图1中行动者(ego)的个人网络中有8个成员,那么他的网络规模就是9,其中包括行动者本人。
(附图 {图})
第二种方法是社会网中不同的地位群体的总数,是指那些直接与行动者个人有关的网络成员构成的不同群体总数。如图1中,可以知道行动者与8个成员有联系,这8个成员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地位群体。因此,社会网的群体规模是3。不同的地位群体可以操作为职业群体、种族群体等等。从社会网的构成来看,对于不同的网络成员仅用社会网成员总数不能表现其社会特征。发生互动行为的网络构成者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背景,如性别、年龄、职业、种族等等。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网络构成者属于地位不同的群体。在个人网络中,不同地位和身份成员越多,那么他可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和社会支持。因此,社会网的规模也可以衡量社会资源的拥有程序。例如,在找工作和调换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有许多从事不同职业的朋友,也就是社会网中不同地位群体数越多,那么他会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机会,并得到更多的帮助。
第三种方法是社会网构成者的异质性规模,它指的是具有不同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交往成员的差异性。用公式表示为 m
1—∑(yip[2,ji],
i=1 它的变化范围是0—1之间,其中yi表示第i个群体中交往成员之间紧密的连接(可以操作为网络成员间是否有联系和交往关系)。p[,ji]表示行动者与不同群体成员的关系占行动者在整个网络中的关系的比例。如图1中行动者与群体S[,a]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占行动者在网络中关系的比例是4/8,即p[,ji]=0.5,同样行动者与S[,b]和S[,c]中的成员的关系所占比例分别都是2/8,即P[,jb]=P[,jc]=0.25。在群体S[,b]中,成员间彼此没有联系,其异质性Y[,b]=0,在群体S[,a]和S[,c]中,成员间有相互联系,其异质性Y[,a]=Y[,c]=1。所以在上例中,社会网的规模是1-0.0×0.25[2,]-1×0.25[2,]-1×0.5[2,]=0.69。
不论是网络成员的总数,还是网络中不同地位群体的总数,都只是从数量上测量社会网的规模。对于社会网的规模,不仅在于交往数量的增加,更在于交往质量的提高,即社会网中成员间异质性的增加。个人与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差异性,决定了个人网络的结构特征。例如上述方法中行动者的交往成员来自三个不同的地位群体,在每个群体内部,交往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成员的异质性来衡量。
第四种方法是网络成员彼此间交往关系的规模。用公式表示为
n n
∑z[,ji]〔1-∑ (P[,jq]Z[,qi]〕/∑Z[,ji](i≠j≠q),
i=1 q=1其变化范围在0-1之间,其中Z[,ji]表示行动者自己j与其网络中每个成员i的关系,P[,jp]Z[,qi]表示网络成员q彼此间的关系及其在整个网络关系中所占比例。在图1中社会网的规模用上述方法,测量结果是:
1 1 3 4 2 5 5 4 4
-(8- - - - - - - - - - - - - - - -)=0.56
8 8 8 8 8 8 8 8 8
用第三种方法测量网络规模,虽然可以描述社会网成员的异质性,但是在经验研究中,也有些麻烦。因为这种方法要求不同地位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亦即不同群体中的成员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绝对不相同,而这种明确的地位群体边界是非常模糊的,对群体进行界定是很困难的。此外,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某个群体的成员也是一个问题。这样看来,社会网的规模可以说是行动者与职业群体、亲族群体、年龄群体以及其他可能的群体间的交往和联系的异质性功能。因此,我们可以只根据网络中的交往关系结构来确定规模,而不用担心这些交往成员来自哪个地位群体。
总之,测量社会网规模的方法都是根据社会网构成者的不同特性来衡量的。描述和研究社会网规模的方法很多,在具体的研究中,一般是将数量规模与交往关系规模结合起来研究。
2.社会网的密度(network density)
社会网的密度是衡量社会网结构松紧程度或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它是以社会网中的实际关系与所有可能发生关系的比率来表示的。所有可能发生的关系可以用公式N(N-1)/2表示,其中N是社会网的成员总数,如图1中,网络密度 18
D=─=0.5
36 。当社会网所有的成员彼此之间都有连接关系时,其网络密度D=1即最大值。相反,如果社会网中的成员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关系,则其网络密度D=0即最小值。当然这只是纯理论上的看法,因为情况果真如此,这个社会网就已经不存在了。
3.社会网的组合(network composition)
社会网的组合是指构成社会网的行动者个人或其成员社会背景的同质性(homphily)。构成同一社会网的成员,其社会背景相同的人数越多,则社会网组合的同质性越高,越简单,表现出单元性。反之,社会网组合的同质性越低,就越复杂,表现出多元性。经验研究也表明,大多数人通常趋向与自己背景相似的人来往,如相近的年龄、同等的教育程度、相同的职业、甚至相同的习俗等等。另一方面,社会网组合的同质性低,则表示异质性较高。彼得·布劳把异质性定义为人们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布。所谓异质性(diversity)是指一个群体中某个社会特征的分布状况,例如,一个社会中有许多不同的种族群体,它的种族异质性就高。同时,每个人的社会网都有其自身的异质性,它可以在某方面异质性较低,如在性别方面,而在另一方面则可能较高,如教育程度等。
社会网的组合可以性别、职业、年龄、教育程度等为指标来分析。此外,社会网的组合对于整个网络的动态过程的持久性有较大的影响。
三、社会网的连接
社会网的连接(network linkage)包括四个方面即连接的强度、连接的多元性、连接的持久性和连接的互换性。
1.社会网的连接强度
连接强度是指构成社会网的成员彼此间关系的强度。例如社会网中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挚友,则其关系比一般普通朋友的连接要强得多。但是这种强度较难以衡量,只能从理论概念上理解。一般认为亲戚朋友或邻居象征着强的连接关系,而熟人则表示弱的连接。此外,经验研究也表明,两个人之间连接关系的强度越大,那么他们在各方面的相似之处就越多。社会网中的弱的连接关系在个人生活中起着很特殊的作用。因为通过熟人你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熟人与你的亲密朋友相比,他们在各方面与你有更多的不同。在个人社会网中,强的连接对个人施以决定性的影响,而弱的连接关系则是必不可少的桥梁。
连接强度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社会资源的获得。林南认为社会资源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获得的。社会资源非个人所有,都可以通过个人的社会网加以利用。因为社会关系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开放的,个人可以通过其关系的关系获得与之距离遥远的机会和资源。而社会关系的强弱与社会资源的获取利用有密切联系。例如,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初级的社会地位较高,意味着相对高的优势,易得到有效资源。初级地位是潜在的,一般是以父母的职业、教育程度等来衡量,或者是以个人的成就来衡量。当个人的初级地位接近社会结构中的顶层时,使用强的连接关系取得社会资源更为有效,反之,弱的连接关系更有效。
2.社会网连接的多元性
连接的多元性是指社会网中连接关系的同质性程度。连接的多元性与社会网中的结构组合稍有不同。社会网的组合注重的是构成同一社会网成员之间连接关系的社会性质的比较。换言之,社会网的组合是包括所有的构成网络的点即个体,连接的多元性则仅仅是比较构成网络的线即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连接关系。
社会网成员之间的关系种类越多,则这个网络的连接多元性较高,亦即连接关系的同质性较低。多元性可操作为网络成员间连接关系的类型。例如,青年个人网中既有同事、朋友又有兄弟姊妹以及其他不同类型的人,那么他的个人网络的连接多元性就高。
社会网连接多元性理论也可以解释较规范的交往方式。经验研究表明,有着相似特征的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关系更加密切。另外,社会网的连接强度与其连接的多元性也是相互关联的。连接强度同样是基于同质性理论,强的连接表示个人亲密圈中的成员特征相似,弱的连接表示的则是社会网成员之间偶然的交往和表面的关系。
3.社会网连接的持久性
社会网成员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就是社会网的持久性。连接的持久性也是构成社区整合的重要因素。因为个人社会网的连接关系很强,相对而言网络成员间的关系较持久和稳定。如果整个社区中社会网连接的关系是稳定和持久的,社区的整合性就高。
影响持久性的因素很多,如工作的变动、居住环境、个人经历等等,因此较难以用经验指标来操作。
4.社会网的互换性
互换性是指构成社会网成员之间的互换对称的程度。例如在青年A的个人网中,A认为B是其好友,假如B认为A也是他的好友,则A与B之间的互换性就高。如果B认为A只是他的普通朋友或熟人,则他们之间的互换性就低。
互换性在社会网的功能方面很重要。一般来说,互换性越高,则个人利用社会网的关系取得帮助获得利益的可能性也越多,反之则不然。在上例中,如果B只把A当作一般熟人,则A得到B帮助的可能性就小。在这里只能说是可能性,并非一定。在现实生活中,连接关系的强弱并不完全反映互换性,有时两个不太熟悉的人之间的互换性也很高,因为通过这种互换双方也许都获得有效资源。
总之,社会网连接的强弱以及连接的多元性,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网结构的稳定性,使社会网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些不同的性质对整个网络的功能起了很大作用。
社会网研究在国外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首先是因为它脱离了传统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其次是科技的发展,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社会网的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数学上的矩阵代数理论,并应用电子计算机来分析复杂的社会网关系的分布与特征。目前在中国,社会网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分析方法正在逐步的发展。应用社会网分析来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特别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社会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这种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