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学研究>>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共青团的职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2020-07-10 作者: 王冬梅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共青团的职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王冬梅

中央团校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教研部 共青团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所


摘    要:组织职能不仅是组织存在价值的重要基础,也是其作用发挥的内在依据。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政治组织,其职能既取决于党与团的关系,也取决于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本文从党章、团章、党团关系史及新时代党对共青团的要求出发,在找准共青团本质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将共青团职能划分为元职能、派生职能、具体职能三个层次,进而梳理了共青团职能赖以实现的制度基础,指出职能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并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共青团实现自身职能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 共青团; 元职能; 派生职能; 具体职能;

基金: 2019年度中央团校重大课题“共青团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职能定位和作用发挥”(课题编号:666150120)的阶段性成果;

青年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作,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我国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的青年团工作机制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同中国青年运动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党的青年工作中,共青团工作是主体。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此专门做出专题研究部署。作为党的青年政治组织,共青团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无疑担负着重要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共青团的发展历史表明,职能建设在共青团建设中发挥着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共青团的职能定位、切实履行好团的职能,是党对共青团的政治要求,也是证明共青团自身存在价值的现实需要。

一、立足历史使命,锚定共青团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职能定位

共青团的职能既取决于党与团的关系,也取决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任务。共青团自诞生以来,其职能的内涵、外延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扩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中,团的职能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本文尝试将共青团职能划分为元职能、派生职能、具体职能三个层次。共青团职能是指以其元职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包含派生职能和具体职能在内的层次不同但又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职能体系。

1. 共青团的元职能

所谓元职能是指最原初、最根本的职能。共青团区别于其他群团组织的独特职能是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是共青团的元职能,也是共青团的重要政治职能。纵观党团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共青团的元职能成为贯穿共青团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条主线。党明确将团称为“助手和后备军”始于建团之初。自共产党缔造共青团之日起,就明确将团定位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1920年陈独秀在筹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过程中就主张:“组织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中共的后备军”[1]。1928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党的六大称赞共青团“是青年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组织,在革命运动中他是党很有力的助手”[2],“常常是中国共产党动员和组织广大的劳动群众到革命方面来的最亲近的助手之一”[2],充分肯定了大革命失败以后共青团在党领导的各种工作和斗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3年6月,刘少奇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祝词中肯定了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首次被写入团章。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在党章中首次出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完整表述[1],这一表述在党章团章中一直延续至今。2018年7月2日,习近平在同新当选的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青团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这个助手和后备军”[5]。

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表述不只体现在文字上,更见证于实践中,是共青团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践作为的真实写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新时期,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奋勇搏击,开风气之先;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圆梦洪流。从原初意义上进行追溯,党之所以缔造共青团,是因为需要有一个先进青年的组织,作为团结教育青年群众的核心,更有力地推动青年运动发展,带领广大青年协助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任务并源源不断地为党输送人才,不断壮大党的力量。党的领导是共青团的生命线,“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职能定位既具有逻辑先在性,也经得起实践检验,是共青团与生俱来当之无愧的元职能,履行好这一职能是共青团安身立命的根本。

2. 共青团的派生职能

派生职能是指从元职能中分化出来的职能。“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共青团另一与生俱来并延续至今的重要政治职能定位。我们可以把这一政治职能看作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派生职能。因为广大青年在这个学校的教育引导下成长为“忠实、强健的共产主义者”,不仅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其终极价值和行动指向。在建团之初,团就被作为“共产主义预备学校”进行了职能预设,这个“学校”肩负的使命“除了要在原理上对团员进行关于共产主义的教育之外,最重要的是将这些团员在行动上训练成为忠实、强健的共产主义者”。1957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团章将其表述为“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1983年团十一大修改团章时改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突出教育的实践性,2003年团十五大在团章中表述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此表述一直沿用至今[1]。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时期,为适应社会转型需要,共青团元职能又相继分化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两种重要派生职能[1][1]。如果说“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共青团的政治职能,那么,“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两种派生职能则偏重社会职能。具体来讲,这两大社会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协助党和政府管理青年事务、承担适合的公共职能以及“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具体利益,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关心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切实为青年服务,向党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开展社会监督,同各种危害青少年现象作斗争,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9]。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共青团还承担了协调督促青年发展规划落实、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的任务内容。

3. 共青团的具体职能

共青团具体职能侧重指操作层面的职能,是共青团元职能和派生职能的微观化、操作化。在操作性层面,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是新时代共青团的三项基本职责,也是共青团的三项具体职能。历史地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在实践中主要履行着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的职能,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并没有这样进行概括。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能的概括最早出现在1988年团十二大报告“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的表述中。1993年,在团十三大报告中出现了“积极为青年健康成长服务”的表述。2008年,团的十六大报告将“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作为履行共青团职责的四项工作,2009年1月团十六届二中全会又将这四项工作明确表述为团的四项职能。此后,“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两种表述时分时合(即有时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并入服务青年范畴,有时单列)。2018年6月团的十八大报告将团的职责定位表述为“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三个方面,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并入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能范畴。从具体职能发展规律来看,其与派生职能分化规律具有一致性。我们大致可以把1988年团十二大作为一个分水岭,团十二大之后“联系服务青年”的社会职能越发凸显。2018年7月2日,习近平在同新当选的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做青年工作,联系、覆盖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服务好、引导好。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5]。这也是解决好共青团两大战略性课题“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的重要实践路径。

综上,按照职能层次进行划分,可以将共青团职能划分为元职能、派生职能、具体职能。共青团的元职能是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职能定位是党赋予的。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相继从共青团元职能中分化衍生而成,构成了共青团的派生职能。共青团具体职能侧重指操作层面的职能,是共青团元职能和派生职能的微观化、操作化。在操作性层面,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是新时代共青团的三项基本职��也是共青团的三项具体职能。历史地看,不管共青团的派生职能、具体职能如何演化拓展,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适应形势变化更好地辅助于、服务于元职能的履行和实现。共青团对元职能的履行既是共青团百年辉煌的根本所在,也是新时代共青团继往开来的关键所在。对共青团元职能的理解既是理解共青团工作价值的核心依据,也是评判“先锋主义”“取消主义”等错误论调的根本标尺,更是把握共青团自我革命再出发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

此外,按照职能性质,还可将共青团职能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做好新时代的共青团工作,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元职能与派生职能、具体职能的关系,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共青团的政治职能具有逻辑先在性,是社会职能的价值灵魂和行动指向,必须用政治职能实现对社会职能的引领;共青团的社会职能具有现实基础性,是政治职能的重要依托和实现路径,需要用社会职能实现对政治职能的有力支撑。

二、完善中国特色青年工作制度体系,为共青团有效履行职能提供根本支撑

中国特色青年工作制度体系是共青团职能赖以实现的制度基础。从根本上说,国家治理本质上是制度之治,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现代国家制度体系的成熟与完备。共青团作为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需要跟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步伐,推动完善中国特色青年工作制度体系,为有效履行自身职能提供制度支撑。

1. 完善党对青年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

如果承认“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共青团的元职能,那么,因党而立、因党而兴的共青团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更是其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根本之所在。中国特色青年工作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最鲜明的特色、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因此,应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青年工作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完善各项具体制度机制。一是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坚持政治建团原则,推动广大“团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1]。广泛开展忠诚教育,引导广大团员和青年真切地信赖党的核心、自觉地拥戴党的核心、坚定地紧跟党的核心。二是科学理论武装的制度机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团、教育青年的工作体系,完善团的各级领导机关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好用好面向团员青年的网络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中央团校和各级团校的作用,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加强和创新对各级团干部的理论培训。建立团干部任前理论培训、学习考核评价等机制,完善“团干部上讲台”制度。三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制度机制。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重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健全学习传达、任务分工、情况通报、督察评估、监督问责等机制,确保落到实处、不打折扣。推动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完善议事决策制度,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政策水平。四是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的制度机制。“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严格执行各级团组织向党组织请示报告制度”[11]。应细化请示报告的制度规定,明确哪些团的重大事项需要请示报告,明确请示报告的主体、程序、方式,确保依规而行。建立健全下级团组织向上级团组织请示报告的制度。五是党建带团建的制度机制。推动地方和“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团组织汇报、研究指导共青团工作”[11],强化对共青团建设的组织保障、工作保障和经费保障。

2. 完善为党育人选人的制度

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蓬勃向上的关键所在,也是共青团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党的十九发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伟大号召[14],这是对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精辟界定。共青团应牢记为党育人、为党选人的根本任务,完善教育、培训、选拔、推优等制度,健全政治培养、政治录用的制度机制,努力为党培养输送高素质的青年英才和政治骨干。一要完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机制。推动青年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在广大青年的灵魂深处撒下红色种子。建立健全“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体系[11],完善团的各级讲师团工作体系,创新学习机制、宣讲机制、理论研究机制。二要完善团员发展教育管理的制度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团员发展,规范发展流程,优化团员结构和团青比例,提高团员发展质量。健全“团队衔接”和团前教育机制,建立入团积极分子全过程培养和综合性评价机制。规范“三会两制一课”等团员组织生活制度,真正发挥团支部的教育功能。完善团员评议和奖惩机制,加强团内荣誉体系建设,引导团员在实践中彰显先进性,发挥示范性。三要完善“推优”入党的制度机制。建立权威的优秀团员遴选机制,建立党团组织联合认定、联合培养、联合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工作机制,使推荐优秀团员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四要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制度机制。建立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青年骨干人才培养体系,面向高校、企业、农村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3. 完善引领动员服务青年的制度

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既需要发挥好引领凝聚青年的政治使命,也需要发挥好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社会职能。只有完成好这“双重任务”,才能吸引青年、凝聚青年、赢得青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应坚持以青年为本的工作理念,完善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制度机制,更好地把党的主张和要求传递给青年,把青年的状况和诉求反映给党和政府,引导广大青年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一要完善引领凝聚青年的制度机制。构建政治引领、思想引导、实践教育、典型示范统筹发力的工作机制,注重寓情于理、寓教于事,善于明辨是非、答疑解惑,面向青年讲透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科学先进的理论,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是光明正确的大道,讲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引导广大青年真信党的理论、真心跟着党走。二要完善组织动员青年的制度机制。健全覆盖青年、扎根青年的组织体系,构建统分结合、条块衔接的动员机制,引导青年增强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实干精神,团结带领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在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三要完善联系服务青年的制度机制。建立团的机关干部、团代表与青年交朋友的常态化机制,建立挂点、挂职、结对子、座谈调研、问卷调查等综合性机制,及时倾听青年心声,了解青年愿望,掌握青年诉求。完善代表和反映青年普遍利益诉求的工作机制,建立与各级党组织、人大、政协等制度化的沟通对接机制,通过党委决策、政策法规、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等方式,解决青年困难,帮助青年发展,维护青年利益。四是全社会促进青年发展的协同机制。推动全社会树立“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各方齐抓共管”[11],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年工作格局,从规划引领、政策法规、教育研究、组织发展、舆论氛围等各方面完善青年工作的支持保障体系。

4. 完善从严治团的制度

全面从严治团是全面从严治党题中应有之义,是共青团增强自身凝聚力战斗力、有效履行自身职能的坚强保障。共青团应坚持严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健全从严治团制度体系,持续深化改革,加强革命锻造,净化团内政治生态,始终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肩负好党赋予的崇高使命。一要加强共青团系统党的建设的制度机制。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共青团系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以党建带团建、促团建、保团建。“健全完善团中央书记处和团的各级领导班子履行主体责任,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的机制”[11]。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强化各类团属宣传阵地的管理。二要培育团内良好政治文化的制度机制。继承和弘扬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培育塑造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实事求是、朝气蓬勃、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持续推进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坚守作为党的群团组织的政治本色,坚守“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的价值追求。坚决抵制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等不良政治文化侵蚀,保持团内清风正气,塑造维护共青团良好形象。三要从严管好团干部队伍的制度机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的团干部要求,从严做好团干部的选配、教育、考核、监督,使团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能力上、担当上、作风上、自律上全面强起来。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督查通报、考核问责、述职评议等工作制度,形成鼓励团干部聚神谋事、聚力干事的制度环境。

三、创新工作理念和运行方式,把中国特色青年工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共青团要把中国特色青年工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要适应现代治理之变,以新的理念方式探索实现自身职能的有效路径,把握时代新要求和青年新特点,增强一体化思维、社会化思维、网络化思维、法治化思维,切实提高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1. 增强一体化思维,善于将引领青年之责融入服务青年之职

共青团作为党的群团组织,其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绝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否则就容易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职能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职能的履行,社会职能的履行越到位,政治职能的实现就会越彻底。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应当增强一体化思维,将政治引领的要求贯穿融入到青年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在更好联系服务青年中“润物无声”地引领凝聚青年。一是在工作理念上贯穿融入。党执政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团工作最大的危险是脱离青年。共青团践行党的宗旨,具体就是要践行“以青年为本”理念,坚持心系青年、心向青年,始终做到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真正与广大青年交心交朋友,充分彰显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二是在工作内容上贯穿融入。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讲话中提到的青年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18],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的十大领域为青年工作重点,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维护青年正当权益,把党中央维护人民权益、保障改善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对城乡���困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失学失业青年等予以关心,多做雪中送炭、救急纾难的事,让青年感受到党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三是在工作要求上贯穿融入。服务青年不能只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更不能高高在上、虚情假意,否则会失信于青年、失心于青年,损害党的形象和团的威信。应秉持党的公仆之心和求实之风,力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把服务青年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以真心实意和真功实绩赢得青年。因此,要把共青团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真正贯通起来,既通过执行党的政策彰显服务青年的社会效果,也通过联系服务青年彰显增进青年认同的政治效果。

2. 增强社会化思维,善于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展青年工作

青年工作本质上属于群众工作,既有政治性要求,也有社会性特点。共青团可以依托但不能完全依赖党赋予的“体制内资源”,而是应积极开发“体制外资源”,善于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开展工作,变社会资源为工作资源。特别是要改变“行政化”思维和“命令式”方法,树立平等交流、理性沟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社会化”群众工作理念,在放下身段、贴近基层、走进青年中赢得青年,变优良传统为工作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就要积极延伸团的工作手臂,与青年社会组织结成“伙伴关系”、成为“亲密战友”,加强对其培育、联系、引导,使广大青年融入以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中,通过引领青年社会组织来引领青年,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一方面,要加强培育建设,鼓励扶持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要重视而不能歧视青年社会组织,真正视其为建设性力量,在赋予合法身份、配置相应资源、提高政策支持等方面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各级团组织建立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为初创型、草根型青年社会组织提供资源对接、注册辅导、管理咨询、项目运营、人才培训等支持帮助。针对尚未建立青年社会组织的新兴领域,共青团要积极推动组建,扫除盲点,扩大覆盖。另一方面,要加强规范引导,推动青年社会组织朝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政治教育和政策培训,注意吸收青年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物担任团代表、青联委员,推荐其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将青年社会组织纳入团工作体系,切实发挥其反映青年意见、提出政策建议、承担公益责任、参与青年事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共青团已联系青年社会组织10万多家,延长了团的手臂,应在扩大联系面的同时,完善工作机制,真正建好用好。

3. 增强网络化思维,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青年工作实效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特别是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正极大改变着信息的传递方式、社会的管理方式、组织的运行方式、人类的交往方式。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家治理中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青团应增强网络化思维,适应信息社会、数字时代的新要求,提高知网用网管网和做青年网民工作的水平,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和重塑青年工作格局。一是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创新团务管理、组织运行和服务青年的手段载体,推动团组织工作上网、服务上网、活动上网。完善各级团组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矩阵,用好网络新闻、网络视听、知识服务等网络平台,努力在网络空间传播好团的声音、讲述好青年故事[19]。网络化带来扁平化,互联网使共青团推行“扁平化”管理成为可能,要通过“网上共青团”建设打通联系服务引领青年的“最后一公里”。二是运用“网言网语”做好青年网民工作。现在,青少年人人上网,被称为网络“原住民”,青年在网上团的工作就要跟到网上。要统筹线下与线上、统筹“键对键”与“面对面”,推动团的各项工作打通网上网下、一体部署推进。应重视做好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网络艺人、网络工作者的联系服务工作,做到主动关注、积极联系、有效覆盖。网络传播有其自身规律,应适应青年网民的话语体系创新表达方式,把严肃的政治语言转化为鲜活的网络语言,让青年网民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同时,应防止一味迎合网民而搞泛娱乐化,做到严肃而不生硬、通俗而不庸俗。三是打造健康清朗的青年网络空间。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年的日常“栖息地”,保护好网络环境对于青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应坚持以立为主、重在建设,加强网上理论宣传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大优秀精神文化内容的网上供给,大力唱响网络青年工作主旋律,用网络正能量激发青年精气神。应加强文明网络建设,引导广大团员和青年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建网,争当‘中国好网民’,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起来”[19]。

4. 增强法治化思维,善于将青年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尺。全面依法治国开启了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也对做好新时代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总体来看,我国青年领域法治建设相对滞后,法律规范相对短缺,在法治轨道开展青年工作还有诸多薄弱环节。共青团应增强法治化思维,推动青年领域加快立法、严格执法、遵法守法,更好发挥法治对青年工作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一是加快青年领域立法步伐。根据新的形势和现实需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婚姻法、教育法、就业促进法等涉及青年内容的修订完善,加快推进青少年教育、福利、网络保护、志愿服务、制止校园欺凌等领域立法,推动将有关青年成长的政策或带有普遍意义的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构建完备的青年发展法律体系。在这方面,共青团要加强与立法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提出立法修法建议,积极参与青年立法进程。二是推动各级团组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开展工作。法治手段最稳定、最可靠、最有效,各级团组织应学会采用法律手段开展青年工作、运用法律武器维护青年权益、依靠法律途径解决矛盾难题,做依法履职、依法办事的表率。青年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团组织可探索建立法律事务部、聘请专门法律顾问、重大决策事项开展法律评估等,提高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三是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遵法守法。青年一代的法治素养如何,决定着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未来。应广泛开展面向团员和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推动法治教育入学校、入课堂、入教材,注重以案说法开展案例教育、警示教育,把法治素质作为发展团员的重要条件,引导团员青年从内心树立对法治的坚定信仰,争当学法用法守法的模范。

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治理体制机制上的变革完善,也是治理理念方式的创新重塑。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现代国家治理强调“良法善治”“多元共治”“社会自治”,突出契约化、社会化、网络化,注重参与性、协商性、互动性。作为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共青团需要在历史坐标中锚定自身职能定位,跟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步伐,推动完善中国特色青年工作制度体系,为有效履行自身职能提供制度支撑,亦应适应现代治理之变,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运行方式,把党的青年工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切实提升对大局的贡献度,彰显共青团工作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4][6][7][8]胡献忠.共青团职能历史演进与拓展的文本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65-67.

[2] [3]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154,152.

[5] [10]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7/02/content_5303003.htm,2018-07-02.

[9] 共青团中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8.

[11] [12][13][15][16][17]共青团中央.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的行动纲要[N].中国青年报,2020-01-17(1).

[14]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33.

[18]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30/c_1124436427.htm,2019-04-30.

[19] [20]王冬梅.扩大共青团工作覆盖面的四个维度[J].人民论坛,2019(4):63.


责任编辑:wyx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