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学研究>>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推动社会学学科的校际合作 ——在2014年“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 闭幕式上的致辞

2016-02-12 作者: 郑杭生

推动社会学学科的校际合作

——在2014年“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

闭幕式上的致辞

郑杭生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社会学同行和参会学者,各位媒体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短短的但是紧张的一天半高层论坛会议很快过去了,我们三个单元12个分论坛,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加上我们同样紧凑的青年论坛一天两个单元,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些青年学者后来两天参加了高层论坛,聆听了各位社会学大家的发言。期间,会议还穿插了有关学术期刊编辑茶话会,也开得很好。总之,我们开了一个成功的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发表了那么多论文,以文会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还有相互切磋,相互争鸣,增加了学者之间的友谊。大家感到会议有学术含量、都有这样那样的启发和收获。

 

 这次会议,在西北民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两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达成了两校社会学合作的意向。西北民族大学校长赵德安亲自提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与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共建北京-兰州两地定期交流的社会学一级学科工作坊,把两校的社会学合作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这个建议,得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的积极响应,达成了意向,责成文化院长和我进行落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应该看作是这次两校合办两个论坛的一个重要成果。参会的各位学者和青年学者对视着一事情的见证。我们确实感到很高兴。推动社会学学科的校际合作,应该说也是我们中心每年轮流与不同高校合作举办学术会议的目的之一。

 

听了主题发言上的讲话,以及和一些学者底下聊天,我还强调一下去年讲过的一个意思:在现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我国社会面临种种挑战和风险下,我们中国社会学如何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社会学者、社会学家必须考虑的问题,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我认为如何定位,如何确定自己的学术途径十分重要。

 

在如何定位上,作为处在社会激烈变化转型期、各种思潮汇集地、各种负面现象多发期、思想混乱期的中国社会学者,是容易走两个极端的,但是极端是不能走的;是容易忘记一些主要历史的,但是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是容易丧失主体性的,但是主体性是不能丧失的。

 

是左是右任人说,不左不右行我路,我还是我。

 

正确处理中西、古今、理实三种关系。

 

借鉴国外,跳出国外;开发传统,超越传统;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创新话语,创造特色。

 

多做善事,善的四种境界:向善之心,从善之意,行善之举,至善之境。

 

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这个论坛得到社会学界的重视,成为社会学界的一个高质量的重要的学术会议,每次都有重量级的著名社会学家应邀光临高层论坛,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所有这些都是对这个高层论坛的大力支持,没有这样的支持,高层论坛就不可能越办越好,越来越有吸引力。

 

这次会议的两个论坛,特别是青年论坛,还有一个特点是,有多名有慈善心、有社会责任感而又有实力的企业家参加,有兰州的浙商会与我们接触,还有与在兰州的人大校友会富有成果的交流。我们没有想到,我们基金会受到这么多方面的关心关照。例如,一个实质性的收获是,即将开始的三年34个博士生项目、30个硕士生项目、90篇青年学者论文的评奖费用,已经有了着落。这也是我们非常感谢的。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向各位对“2014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做出学术贡献的代表,表示最衷心的欢迎!向为本届论坛顺利召开做出贡献的承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协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评论》编辑部、《社会建设》编辑部的负责人和全体工作人员再次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预祝大家在本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再次谢谢各位!

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