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版 移动版

郑杭生

[郑杭生]一个全面“接地气”的社会学家 ——陆学艺逝世一周年的学术追思

2016-02-05 作者: 郑杭生

一个全面“接地气”的社会学家

——陆学艺逝世一周年的学术追思

郑杭生

(20140510在“纪念陆学艺先生逝世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老陆——陆学艺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周年了! 在这一年中,人们愈来愈感受到,他作为我们学界一个杰出的代表人物、领军人物离我们而去,对中国社会学界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不可弥补的! 就我个人来说,我失去了这样一位挚友,也倍感惋惜和悲痛。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表达对他的追思,表达对他学术遗产的尊重和继承,是很恰当、很得体的,也是让人深感安慰的。

为了准备这个学术性的追思发言,我检索了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约30年左右的社会学学术活动、他完成的课题、发表的论文、著作等。我们完全有根据说,他是一个全面“接地气”的社会学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可以这样说,老陆在学术上的灵感、达到的水平、取得的成就,都与这一点密切相关。

所谓全面接地气,按我的看法,至少要做到在这三方面接地气,这就是:一要接现实中国的地气,二要接历史中国的地气,三要接中国立场观点的地气。其中,接现实中国的地气,无疑是最基本的,但不是唯一的。如果把接地气仅仅理解为第一方面,是不全面的。我说陆学艺是一位全面接地气的中国社会学家,就是说在这三面他都做的很出色。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就简要地说说这三方面。

首先,在接现实中国的地气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老陆就很注意组织大型的社会调查和社会研究。其中就有著名的“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后来又持续地做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他还做百乡村经济社会调查,动员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学子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这是他主持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国情丛书——百村经济社会调查》的必要步骤,该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陆学艺先生关于中国社会的一些重要的论断、观点,如他对社会结构大约落后于经济结构15年的论断、他关于中国社会阶层分为十个阶层的划分的观点等等,都是深入调查研究的结果。同样,他领衔编写的系列皮书《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主编的《北京社会建设60年》等等,也是如此。老陆很早就养成了实地调查的习惯。有好几次,我们在外地开完会,他说他还要到一些地方去调查,不能一起回北京。可以说,调查研究已经成为他的学术生活方式。这也是他对中国社会,特别对三农问题有真知灼见的原因和根据。

其次,在接历史中国的地气方面。陆学艺对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十分重视,主持了《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重点课题,出版了他和王处辉共同主编的六卷本的《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作为这一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陆学艺重视研究中国社会思想,这是继承了孙本文、费孝通等先辈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孙本文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就提出“中国社会思想,为研究中国社会学者必须研究之材料”。费孝通先生在他最后十年同样指出:“中国丰厚的文化传统和大量社会历史实践,包含着深厚的社会思想和人文精神理念,蕴藏着推动社会学发展的巨大潜力,是一个尚未认真发掘的文化宝藏。从过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的实践来看,深入发掘中国社会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实践中探索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中国学术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学者对国际社会学可能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方面,我和老陆有很多相同的看法,例如,我曾多次说过,我国社会学系的学生必须要学“中国社会思想史”和“中国社会学史”这两门史,否则,对自己这方面的可资开发的宝贵资源都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一味学欧美的东西,造成洋气有余,地气不足。这样的学生很难期待他有什么“理论自觉”,而这样的学生当了老师,就会对他的学生进行误导。

第三,在接中国立场观点地气方面。立场观点方法是任何一个学者无法回避的问题。老陆在社会学界坚持的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主要体现在这样层面: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他写道:社会学健康发展,得益于我们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针,这就是社会学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学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在社会学重建初期,费孝通教授曾作过明确的阐述,他说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我国的社会学必须是反映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华民族特点的中国社会的社会学。它的内容既不可能是建国以前的社会学简单恢复,也不可能是任何外国社会学的直接引进,我们虽要批判地继承所有过去社会学的成果,但必须立足于当前中国社会实际为主,通过实践的考验逐步发展我国自己的社会学”。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学工作者坚持了这个方针,保证了我国社会学事业的发展。正是坚持这样方针,我们社会学界,几十年来在各种风风雨雨中,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方向,使学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是坚持社会学必须本土化。他说,迄今为止,我国社会学的话语系统主要还是引进版,属于西方话语系统,但是我国社会学要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那么非要发展出自己的理论和相应的话语系统不可,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本土化过程。我们主张本土化,并不是不管世界社会学发展的整个规范系统,而是在遵循普遍的规范原则基础上,在理论、规范上有所创造。我国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及快速的社会变迁,确实为我国社会学的本土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们相信,经过我国社会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在我国本土上将会涌现一批世界性社会学巨著,产生出中国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和系统理论,从而不但扭转当今中国社会学与西方社会学不平等的对话格局,而且还为世界社会学提供一个具有主导性的话语系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就可以建立起来。

三是把人民的利益、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放在自己心上。他对改善民生为重社会建设的论证、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呼吁等等,都贯穿着这样的红线。

四是有自己原则立场,既正面支持、推动全国和各地的社会学发展,做大做强,又敢于批评一些妨碍中国社会学健康发展的错误观点。这方面的事例不少,这里不再赘述。

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特别是中青年社会学者,尤其是青年学子好好体会。

最后,正如我在《悼念挚友陆学艺》一文中表示的:“我们应该像继承和发展费老、雷老的事业一样,也要更好继承和发展老陆的事业,推进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社会学一个既繁荣又有活力的学术中心。”今天,我就用这样的话,来追思、纪念我的挚友陆学艺!我们可以忘掉许多东西,但是中国社会学界决忘不了陆学艺!

0
热门文章 HOT NEWS